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將“一帶一路”寫入黨章。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展境外人民幣離岸市場,有利於引導社會資金投入“一帶一路”建設,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當前,“一帶一路”建設正在沿著“頂層設計→具體實施→不斷完善→全面深入”的路徑螺旋式前行。
一、何為離岸金融市場
我國《現代金融辭典》將離岸金融市場定義為非居民之間從事國際金融業務的場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將離岸金融市場定義為:那些離岸金融活動(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主要向非居民提供的一種金融服務)發生的金融市場。
根據IMF2003年的最新釋義,非居民性,就是指特定的金融交易由某一司法管轄區內的金融機構代表居住在其他司法管轄區域的客戶來執行。
二、發展境外人民幣離岸市場的重要性
(一)有利於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孟剛(2017a)認為,對於中國而言,作為全球經濟的領頭羊,更大程度上使用人民幣是公平的;對於資金接受國而言,則可以降低匯率風險,節省換匯成本,建立更多的國際資金來源渠道。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大力發展多層級的境外人民幣離岸市場,有利於打造人民幣的資金運用平台、資產管理平台、清算結算平台和風險管理平台(鄂志寰,2016),對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具有重要意義。
(二)搭建“一帶一路”建設的合作平台
“一帶一路”建設中,資金融通至關重要,是設施聯通、貿易暢通、政策溝通乃至民心相通成功的關鍵。在美元回流引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貨幣波動加劇的背景下,人民幣作為幣值穩定的強勢貨幣,具備了以本幣合作方式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的可能性。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可以促進有關國家加強以人民幣為主的本幣金融合作,有利於中國從政治經濟安全角度突破美元區的包圍,幫助發展中國家減少外匯危機對經濟發展帶來的巨大衝擊,是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戰略性合作平台。
(三)在支持經濟發展中引領全球金融創新
金融創新是“一帶一路”建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中國的普惠金融已經融入了互聯網金融、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諸多創新元素,可以為“一帶一路”金融創新有效提供中國智慧;人民幣資金可以解決“一帶一路”建設的巨大資金需求。
境外人民幣離岸市場為綠色、普惠和本幣金融合作的機制及產品創新提供了平台,是“一帶一路”金融創新的最前沿孵化器。
(四)提高我國在全球金融治理體系中的話語權
“一帶一路”建設的核心內容就是引導社會資金服務沿線國家實體經濟發展需要,為世界經濟復甦提供新動能,對全球金融治理體系具有正向再平衡作用。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展境外人民幣離岸市場,有助於解決國際金融市場的效能失靈問題,引導社會資本支持重大項目,提高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分散西方國家的政策外溢效應對發展中國家經濟的衝擊,防範區域性金融風險。
三、發展境外人民幣離岸市場的設想
(一)地理四分法的設想
孟剛(2017c)參考Geoffrey G.Jones(1992)提出的國際金融中心地理三分法,將人民幣離岸市場體係做了地理四分法規劃設想:即全球性人民幣離岸市場—區域性人民幣離岸市場—次區域性人民幣離岸市場—重要國別的人民幣離岸市場。
重要國別和次區域性離岸金融市場側重於中國與東道主國及周邊國家的人民幣金融合作。區域性離岸金融市場側重於為整個地區提供人民幣金融服務。全球性離岸金融市場側重於提供全球範圍的人民幣金融服務。
(二)發展境外人民幣離岸市場的核心目標
當前發展境外人民幣離岸市場的核心目標應當是培育引領全球金融發展和創新的內在動力,既能為商品和服務貿易提供人民幣計價的支付、結算、信貸和信用擔保等基礎性金融服務,又能提供金融投資產品和金融衍生產品等多元化的金融服務。
(三)發展境外人民幣離岸市場的決定因素
發展境外人民幣離岸市場的決定性因素應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中國在全球的強大政治經濟地位、離岸金融市場東道主國的政策和法律保障、完善的跨境金融基礎設施、足夠的市場需求、不斷創新的金融產品和眾多系統性或國家級重要金融機構的積極參與。
四、發展境外人民幣離岸市場的挑戰
(一)“一帶一路”受到全球政治經濟慣性走勢影響
新時代賦予了“一帶一路”建設更多的重要使命,將促進各國重構新型國際合作關係,形成區域化的貿易、投融資、生產和服務網絡,培育全球經濟合作和競爭新格局。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展境外人民幣離岸市場,需要中國和有關國家對接發展戰略並創新形成新型合作模式,對現有的全球金融治理體係是一個突破,要提防域內外反對勢力的影響和干擾。
(二)“一帶一路”金融合作的頂層設計亟待深化
境外人民幣離岸市場取得成效的關鍵,是要加強“一帶一路”金融合作的頂層設計,構建沿線國家間金融合作框架,創新人民幣金融產品,以完善的人民幣金融基礎設施作為支撐,特別是需要統籌國內外的金融合作。
筆者先後在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工作,感受到“一帶一路”金融合作存在較為突出的“三多三少”問題。一是當前更多重視以傳統信貸方式支持“一帶一路”重大項目,在引領國際信貸標準的頂層設計方面突破較少。二是中資金融機構參與較多,但如何與沿線國家的金融機構及國際性金融機構加強合作的頂層設計較少。三是金融產品對美元和歐元等的貨幣依賴較大,人民幣金融產品較少。
(三)在岸和離岸金融市場的相互影響不容忽視
在資本項目未完全放開的情況下,發展“一帶一路”沿線的境外人民幣離岸市場,面臨著需要兼顧國內外金融市場穩定的嚴峻挑戰。
五、政策建議
(一)以政策溝通和法律對接提供必要的保障
現代意義上的離岸金融市場需要從政策和法律層面提供必要的保障。境外人民幣離岸市場建設應當先行在政策溝通順暢的“一帶一路”有關國家重點推進。中國香港的人民幣離岸市場建設是可以藉鑑推廣的成功案例。
(二)以設立人民幣清算行及貨幣互換的國家為重點
已經設立人民幣清算行的國家或地區,人民幣合作基礎較好,政策和法律層面契合度高,與中國的投資、貿易及金融合作活躍,可以作為深化發展境外人民幣離岸市場的重點。其中,中國香港、中國台灣、英國倫敦、美國紐約、法國巴黎、韓國首爾、新加坡、盧森堡等城市已經成為主要的境外人民幣離岸市場。可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我國可以先行設立人民幣清算行,再逐步建設境外人民幣離岸市場。
此外,我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署貨幣互換協議,除了互相提供流動性支持外,還能夠促進人民幣作為雙邊貿易結算貨幣,促進人民幣直接投資和金融資產投資,推動人民幣成為沿線國家的官方外匯儲備。因此,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展境外人民幣離岸市場,人民幣清算行和貨幣互換是重要抓手。
(三)金融產品創新要符合當地市場實際需求
建設多層級的人民幣離岸市場,應當實施“一國一策”,特別是要有針對性地開展金融產品創新。
在金融市場欠發達的發展中國家,應當突出提供人民幣跨境結算、存款、貸款等金融產品,不能嫌棄交易量小,重點是要立足長遠,培育人民幣使用需求。在金融市場發達的國家,應當在常規性金融產品基礎上,突出提供人民幣債券、衍生金融產品、綠色金融產品等。
(四)統籌引導中資金融機構開展業務合作
比如在信貸領域,可以藉鑑中資金融機構在埃及成功實現的“三行一保”機制(孟剛,2017d)。按照“統一規劃、共擔風險、資源整合”原則,該機制以銀團方式統一對外,確保對埃及的融資機構、價格、管理和服務的“四統一”。該機制獲得了我國商務部和發改委的高度評價,認為這是中資金融機構在服務國際產能合作領域的突破創新,可有效避免惡性競爭,有利於中外雙方互利共贏。
人民幣離岸市場離不開中資金融機構的廣泛參與,必須要引導到位,通過制度設計避免惡性競爭。
(五)加快人民幣金融基礎設施建設
應加快跨境人民幣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將人民幣交易系統的報價、成交、清算以及交易信息發布等功能延伸到沿線國家的金融市場,形成支持多幣種清算的人民幣全球化支付體系。
當前,人民幣跨境支付採取的是多渠道並行方式,對中國經濟金融安全構成一定的系統性風險隱患。 2015年10月,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ross-borderInterbank Payment System, CIPS)一期正式投入使用。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展境外人民幣離岸市場,要力爭CIPS系統加快完善和同步跟進,特別是要發展獨立的報文系統,儘早實現我國人民幣國際清算系統的獨立自主運營。
(六)健全宏觀審慎政策體系,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為避免境外人民幣離岸市場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我國應當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構建資本項目宏觀審慎管理體系,綜合運用好宏觀審慎調控工具。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展境外人民幣離岸市場
一帶一路
2018-02-08 10:30:59
来源 : 離岸金融
上一篇 : 外交部:“一帶一路”是中英合作共贏重點領域
下一篇 : 一條大動脈即將打通,覆蓋大半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