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永圖,CCG聯席主席,原外經貿部副部長,原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
2018年1月2日上午,前外經貿部副部長、中國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在貴州衛視《論道》節目錄製現場感慨說:“我們十幾年的入世談判,主要是中國適應西方國家主導制定的全球貿易規則,期待年輕一代人能在新外貿時代,制定新的國際貿易規則,甚至成為規則的領導者。”
跟龍永圖對話的嘉賓是阿里巴巴中小企業國際貿易事業部聯席總經理張闊。
這次《論道》的主題是,eWTP背後的中國方案出海。 eWTP中文名稱是世界電子貿易平台,被業界稱為互聯網版WTO。 eWTP專注給全球中小企業提供一個全球買和全球賣的線上平台。
在節目中,龍永圖表示,過去國際貿易的主力軍是大概6萬個跨國公司。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越來越多中小企業以低成本和高效率地參與國際貿易。中國是推動這一趨勢變化的關鍵力量。所以WTO順勢而為,跟eWTP進行合作。
現場企業代表李芃森告訴南方周末,中小企業外貿從業者群體的主要構成已經是年輕人,大家習慣在手機上做全球生意。過去三年,她通過阿里國際站,實現了年出口額從0到1300萬美元的提升。
互聯網的發展,也催生了需求端的變化。比如消費者對於個性化、定制化產品的需求越來越旺盛。這就倒逼國際貿易趨勢向“大額變小額”和“長單變短單”變化。
張闊介紹,過去中小企業因為訂單過於零散,難以集裝化,在單獨銷售時無法享受大公司在國際貿易中得到的福利。但eWTP為這些企業提供了一個集約化平台,把零散的出口訂單集中起來,爭取集裝箱貨櫃甚至飛機貨倉。
商務部數據顯示,目前跨境電商佔外貿進出口比重大約17%。龍永圖預測說,5年後,這一比例會高達40%甚至50%。
不過,龍永圖提醒說,過去WTO所遇到的問題,現在跨境電商也遇到了,比如跨境貿易糾紛和爭端解決機制的問題。他呼籲,電子貿易平台要保障貿易的透明度和真實性,國家對外貿新業態要有所監管,但監管不能過多過嚴,否則不利於外貿便利化。
對此,張闊回應說,跨境電商需要買方、賣方、平台和國家至少四個方面的協同。尤其是迴避不了各國監管規則的適配問題。阿里的主要辦法是,讓所有的貿易環節電子化和數據化,從而讓貿易軌跡可追踪和可視化,保障貿易的真實性。
對於中國要推動全球跨境電商規則體系的建立,龍永圖表示這是一條很長的路,因為要協調不同國家的不同利益訴求和關注點。他建議,eWTP的出海先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始,這樣大家對規則的認識能夠較快達成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