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秦皇島港位於柳南方向的六七九公司出現電纜故障,搶修兩天后,恢復了作業。那麼,此事件除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秦港發運量、造成壓船增多以外,還給我們帶來什麼啟示呢?
1.電廠淡季增加存煤是正確的。
秦港三大主力煤炭公司發運能力佔整個環渤海港口煤炭發運數量的23%,發運一旦減少,對鐵路運輸和下游需求都會帶來很大影響;然而,這次事故對沿海煤市的影響幾乎是微乎其微。由於下游沿海電廠已經在淡季進行了積極存煤,促使電廠存煤可用天數保持在25天以上的高位;進入夏季,用戶並不著急拉煤,而是積極的消耗自身庫存,對環渤海港口存煤保持剛性拉運。因此,秦港區區兩天的停機維修,只不過增加了秦港下錨船數量而已,對下游用煤需求影響並不大,沿海六大電廠和二港存煤依然保持高位。
2.環渤海港口運能提高,能夠滿足用煤需求。
我國環渤海港口煤炭運輸能力為7.74億噸,要是包括正在進行設備調試的曹妃甸港華電煤碼頭,環渤海港口煤炭運能未來將達到8.24億噸。目前,環渤海港口垛位和泊位充足,運能空前強大。在秦港電纜維修期間,船舶可以改去周邊港口拉煤;曹妃甸、黃驊、京唐港下錨船相對增多,分擔了秦港的壓力。
3.進口煤彌補內貿煤的減少。
今年七月份,我國進口煤炭高達3288萬噸,環比增加了589萬噸,有力補充了電廠庫存;儘管我國部分地區陸續出台進口煤限制政策,但不會立刻見效,預計八月份,我國進口煤數量不會低於2500萬噸。用戶拉煤渠道增多,大量進口煤炭,不但滿足了下游用煤需求,而且提高了電廠存煤數量。在秦港發運量減少之際,電廠用煤並不緊張。
4.三大運煤大通道齊頭並進。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陸續建設了三條運煤大通道,以及秦皇島、唐山、黃驊等三大港口群。筆者認為,目前的三大運煤大通道是非常科學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即使遇到自然災害或者類似於設備故障等對運輸有影響的突發事件,一旦一個港口群出現堵塞,其他港口加快發運,分擔壓力,不至於出現煤炭運輸中斷,電廠缺煤少電,甚至影響經濟建設的事情發生。因此,我們得出一個教訓,就是:煤碼頭建設不能集中在一個地方;此外,煤碼頭的建設和發展必須富餘一定運輸能力,以應對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