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地區電力供需偏緊
供需形勢較前兩年緊張
國家氣候中心預測,今夏全國大部氣溫總體偏高;全國來水呈現“南多北少”的特點,交錯性降水導致的悶濕天氣或加重炎熱感受。考慮今冬氣溫與常年相當,預計全年降溫采暖用電拉動全社會用電量增長0.8%;若出現大範圍、長時間極端高溫,預計降溫采暖用電將拉動全社會用電量增長1.5%。
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平衡,部分地區電力供需偏緊、供需形勢較前兩年緊張,在迎峰度夏高峰時段存在電力缺口。分區域看,華北、華中、華東電力供需偏緊,部分省份高峰時段需要採取錯避峰措施;南方區域電力供需總體平衡;東北、西北區域電力供應富餘。其中,在能源輸出大省送電能力有限、區外淨受電規模有限的情況下,華北區域電力平衡難度前所未有。
對此,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此前召開的2019年迎峰度夏電視電話會議指出,與往年相比,今年的迎峰度夏形勢複雜嚴峻,面臨更高要求和挑戰:電力供需形勢不容樂觀,防汛防災形勢較為嚴峻,電網運行安全壓力大,設備運維保障任務艱鉅,人身安全風險不容忽視,網絡安全防護面臨挑戰,服務工作要求更高。對此,該公司將全力抓好迎峰度夏工作組織、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保障電力平穩有序供應、加強設備運維管理、確保人身安全、確保網絡信息安全、做好優質服務及做好防汛和應急等工作。
南方區域,南網日前召開了2019年防災減災及迎峰度夏工作推進視頻會,該公司總經理曹志安強調,要瞄準“保安全、保民生、保消納”的目標,狠抓迎峰度夏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全力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全力做好電力有序供應,全力消納西部富餘水電,徹底扭轉人身事故多發局面,全面提升網絡安全管理能力。同時,要突出做好“災前防”、科學做好“災中守”、統籌開展“災後搶”,確保持之以恆提升公司的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採取市場手段引導
供需平衡效果更好
面對電力供需的嚴峻形勢,各地紛紛採取有效措施積極應對。
根據河南省發改委下發的《關於2019年開展電力需求響應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全省範圍內電力供需緊張的地區開展電力需求響應;天津電力將推進供電工程建設,優化檢修安排,並超前組織工業企業主動錯峰用電,讓電於民,做好應對措施;安徽電力積極向國網華東分部和兄弟省市爭取受進電力,並按照四級共400萬千瓦下達了有序用電錯避峰方案;四川電力將積極協調,採取削減水電外送、工業負荷錯避峰等措施,保證電力有序供應。
國網相關人士介紹:“目前我國電力主要是時段性短缺,僅靠加大電網投資是對資源的浪費,因此加強需求側管理成為削峰填谷的重要手段。”與錯避峰、有序用電、限電等措施相比,電力需求響應是充分發揮市場化手段增加負荷調控能力,引導用戶削峰填谷,努力維護正常的用電秩序。
“電力需求響應不是強制性地命令用戶降負荷,而是預計到某天某個時段電力供需緊張,電力公司就給用戶發信號通知在該時段需把負荷調低多少。到時我們會監測有哪些用戶在收到信號後把負荷調了下來,進行計量,然後按照政府制定的標准進行補償。希望通過這種市場化方式,讓用戶自願、主動地把負荷降下來。”上述人士解釋。
今年電力需求增速5-6%
未來保障電力平衡是關鍵
6月29日,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在北京舉行的“2019年第一批基礎研究年度報告發布會”透露,2018年我國電力供需形勢從前幾年的總體寬鬆已轉為總體平衡,全年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創2012年以來新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顯著、經濟新動能快速成長、電能替代力度加大是用電量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預計2019年電力需求增長將趨緩,增速位於5%-6%區間概率最大。
展望“十四五”,國網能源院董事長(院長)張運洲表示,預計“十四五”期間,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率為4%-5%,電力彈性係數小於1,電力負荷峰谷差將持續加大,冬季采暖範圍擴大將導致冬季用電峰值上升較快,夏季日負荷雙峰特徵會更加明顯,我國東中部區域電力供需平衡將面臨較大壓力。
“相對於電量平衡,未來電力平衡是關鍵問題,電力平衡和對其他電源的調節補償需求決定了煤電在電力系統中仍將繼續發揮'壓艙石'和'穩定器'的重要作用。”張運洲表示。
此外,一些地區已在積極部署相關舉措,力保電力平衡。如山東要求建立、完善優先發電制度,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集中式可再生能源發電由電網保障消納,開展核電機組調峰試點,探索核電在滿足電網安全和調峰需要的前提下的消納模式,最大限度減少棄風、棄光電量。同時,推動電力系統靈活性改造,鼓勵風電、光伏發電項目配套建設儲能設施。